108年6月份 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部分氫化油被封殺後,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藏匿何處?

食力food NEXT
2019/06/23 作者 / 林玉婷
過去的動物性油脂因為常含有膽固醇,容易使得血脂增高等因素為人們所顧忌,但動物性脂肪的耐熱安定性、加工上的可塑性等卻也讓人難以將其完全摒棄。

取代動物性油脂的明日之星 氫化油脂的誕生
然而,隨著加工技術的進展,人們透過將植物性油脂氫化的技術,製造出具有動物性油脂特性的人造奶油,一方面解決了動物性油脂含有的膽固醇問題,另一方面較液態植物油安定、耐存放且同時能賦予食物酥脆口感的特性,讓這些氫化油脂過去常在奶精、巧克力、甜甜圈、炸雞及一般烘焙食品的烤酥油中被廣泛應用,一時間氫化油脂在食品加工上也被賦予了厚望。

氫化(Hydrogenated):透過氫分子與不飽和脂肪分子中的碳碳雙鍵發生加成反應而將其變為碳碳單鍵的飽和脂肪。使油脂從液態轉變為接近固態的物理性質,並同時提高油脂安定性。

氫化油脂的醜聞:反式脂肪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表示,完全氫化的油脂因為飽和度較高,所製造出來的人造奶油質地也會較硬,不便於加工操作,故常以部分氫化的方式追求柔軟的半固態質地。但也因此容易導致了反式脂肪的產生。
孫璐西說明,後來越來越多文獻研究,部分氫化油脂中常產生的反式脂肪,也被發現到具有許多健康上的不良影響。除了導致人體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外,也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其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可能更甚動物性油脂。使得氫化油脂從食品加工的新星,成為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過街老鼠。
低密度脂蛋白(LDL):負責在血液內運載脂肪酸分子至全身供細胞使用,也因為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緊密的正相關,因此LDL攜帶的膽固醇常被普遍稱為「壞膽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據過去研究機制推測可以從動脈硬化塊和動脈中移除膽固醇並將其運送回肝臟使其被排除體外;故HDL攜帶的膽固醇常被稱作「好膽固醇」(HDL-C)。

禁止不完全氫化油後 反式脂肪就從世上完全消失了嗎?
在這些研究陸續指出部份氫化油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後,許多國家開始規範氫化油脂的使用,2018年7月1日台灣也正式禁止「不完全氫化油脂」使用於食品中,以減少民眾攝取過多反式脂肪的可能性。然而禁止了「不完全氫化油脂」並不代表杜絕了反式脂肪,只能說是阻絕了主要的反式脂肪來源,但其實反式脂肪不只一種型態及來源,也並非全數都這麼壞。
孫璐西表示,反式脂肪除了在這些不完全氫化油中有高機率產生外,在一般如大豆油精煉的脫臭過程中亦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除此之外,牛、羊等反芻動物因為特殊的消化道細菌作用,也會產生天然的共軛形式反式脂肪(共軛亞麻油酸),這樣天然生成的反式脂肪,不同於一般人為加工產生的反式脂肪帶來健康上的負面影響,更曾有研究顯示其有減少脂肪合成、抑制腫瘤等效果。
不過,在我國禁止了不完全氫化油脂後,雖然食品中仍有可能會有反式脂肪存在,但已大大降低了民眾接觸反式脂肪的機會。目前法規也規定,各項產品營養標示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只要每100公克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量超過0.3公克便不得標示為0,也已做好把關,因此民眾在挑選產品時亦可以此做為參考依據。

想健康?少點油 選好油 好好用油
除了以營養標示來辨別產品外,選擇適當油脂來源也很重要。孫璐西表示應盡量以高油酸含量的油脂,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為優先選項,因為油酸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烹煮時也相對穩定。此外,在烹調時也盡量避免油溫過高發煙了才開始下料。
而目前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油脂攝取量為5茶匙,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39%的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攝取油脂量超過建議攝取,顯示國人在飲食油脂的攝取上嚴重超標。為此孫璐西也提醒,除了選擇適當的油脂外,民眾也應減少食物中的油脂攝取,避免食用油炸及烘焙等常含有高油脂或高糖份的食品,以減少健康的危害風險!
詳全文

老人健康:
高血壓、高血糖怎麼吃?高齡三高者,必知這些飲食秘訣

天下文化《我的餐盤─北醫營養權威量身打造》
2019年6月17日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人的壽命增長,退休年齡也逐漸往後延,許多初老者仍在職場打拼,過多的應酬與壓力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而年長者常見的四類疾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骨質疏鬆症、肌少症與認知功能障礙等疾病,又經常挑此刻來敲門,銀髮高齡族們可不能等閒視之。面對疾病,「飲食」是一個重要的照護方法!三高患者可依照下列建議調整飲食。

高血壓患者:
無論是已經罹患,或者想預防高血壓者,都可以採用高血壓飲食,亦即多蔬果、多喝水、少油、少鹽。
以鹽分攝取量來說,應管制在6 公克以下,並且減少精緻澱粉。平日也要戒菸、戒酒,一週至少運動3 次,每次運動30 分鐘,運動時心跳超過130 下,才算是真正有效率的運動模式。

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患者首要之務就是拒絕油膩飲食!像是油煎、油炸、油酥等食物都會讓血脂升高,可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燉煮的烹調方式。
此外,應盡量避免食用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豬油、牛油、棕櫚油、植物性奶油,改以葡萄籽油、橄欖油等含有較多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為主。平日也應多攝取膳食纖維,並降低醣份的攝取。

高血糖患者:
若銀髮族同時也是高血糖患者,平時應特別注意飲食控制,否則很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此外,吃甜食前,也必須瞭解糖分含量,並嚴格控制攝取,必要時可使用代糖。平日要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不宜飲酒、也避免攝取濃湯。
詳全文

生活健康:
能量飲料16禁?小朋友能喝嗎?
康健雜誌
2019/06/04 作者 / 張雨亭 · 出處 / Web only
含有咖啡因的「能量飲料」,安全性一向有爭議,英國更提出16歲以下不能購買的禁令,飲用能量飲料需要特別小心嗎?

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焦慮,甚至失眠,這些都被認為是飲用能量飲料後可能產生的健康風險。雖然實際飲用狀況因人而異,但英國主要超市2018年3月開始禁止販賣給16歲以下少年,蘇格蘭最新也規定醫療機構內的通路,不得賣給16歲以下。
最新一篇刊載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的研究則表示,能量飲料可能改變心電活動並使血壓升高,能量飲料安全疑慮再起,為什麼16歲以下風險比較高?台灣又怎麼因應?

能量飲料究竟是什麼?
大部份能量飲料含有大量的咖啡因、糖,並可能加入維生素B、瓜拿納(Guarana),以及肉、魚常見的胺基酸牛磺酸、幫助將脂肪轉化為能量的左旋肉鹼(L-carnitine)等。
雖然部份原料在其他飲料、食品中也常見,但美國臨床營養師賽拉斯基(Katherine Zeratsky)認為,這些成分在能量飲料中的濃度,都比天然食物和植物來得高,尤其加上咖啡因之後,效果可能再被強化。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更直接表明,小朋友不該喝能量飲料。

為什麼16歲以下要小心?
歐美主要認為能量飲料對小朋友、青少年最大的傷害在於咖啡因和糖份。糖份可能導致過重和蛀牙,咖啡因更有危害心血管的風險。
《循環(Circulation)》期刊曾刊載研究顯示,青少年身體還沒發展出對咖啡因的容忍度,假使一次飲用2罐以上、或和酒精一起飲用,即使本身沒有心血管疾病,也會讓血壓升高、增加心悸及心律失常的頻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認為12~18歲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不應超過100毫克,超過100毫克可能對青少年帶來血壓升高等作用。
但美國市場常見能量飲料品牌如紅牛,一瓶16盎司(473mL)鋁罐的咖啡因含量就多達154毫克,24盎司(709mL)的Wired X505更高達505毫克。

(能量飲料糖份高,小朋友很可能當成一般飲品大口喝下,因而攝取過多咖啡因。)
更嚴重的是標示不清,美國兒童醫療團體(Children's Medical Group)醫師Jennifer Shu表示:「有些時候這些飲料根本沒有完全標示清楚,所以無法掌握全部成份以及咖啡因含量。小朋友很可能以為和一般的汽水、果汁沒什麼不同。」

台灣怎麼做?
食藥署食品組專門委員董靜馨表示,台灣雖然沒有限制能量飲料的購買年齡,但對添加咖啡因有一定規範。飲料只要添加咖啡因就必須標示,且要標清含量,包括台灣本地製造以及國外進口的能量飲料,都必須合格才能上架。標示低咖啡因的飲料,每100mL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2毫克;茶、咖啡及可可以外的飲料,每100mL咖啡因含量不得超過32毫克。
食藥署的做法可確認上架商品符合安全規範且清楚標示,消費者須參考標示,自行研判咖啡因攝取量。

成人每天也不該喝超過一罐
其實包括美國在內,對咖啡因的攝取量也還沒有法規規範,美國臨床營養師賽拉斯基認為,成人每天咖啡因攝取量在400毫克以內還算安全,「健康成人一天也不應該喝超過一罐的能量飲料。」
詳全文

食安健康:
不只雞蛋!5招防沙門氏菌汙染?
康健雜誌
2019/06/10 作者 / 謝佳君 · 出處 / Web only
天氣愈來愈熱,高溫環境讓各種病菌蠢蠢欲動,愛吃生食、喝涼飲,不只要防範大腸桿菌,還要小心沙門氏菌可能找上你。「其實沙門氏菌並不少見,而且感染病例容易出現在夏季,雖症狀通常不嚴重,但遇到免疫低下的患者,還是有致命風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

去年(2018年)4月,嘉義縣民雄鄉一間知名豆漿店爆發食物中毒事件,造成40多人發燒、上吐下瀉,甚至一名男研究生3天後過世。近日調查結果出爐,指向是豆漿店法式吐司(沾蛋液及牛奶煎成)使用的生蛋汁遭到沙門氏菌感染,導致男研究生沙門氏菌感染併發腸胃炎,引發代謝性衰竭及敗血性休克死亡。

(母雞下蛋時,沙門氏菌可能直接沾附在蛋殼上,或蛋殼接觸帶有沙門氏菌的雞糞而遭汙染。圖片來源:陳德信)

蛋類、奶製品、肉類、飲用水,都可能遭汙染
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解釋,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的細菌,普遍存在家禽、家畜的身上及腸胃道裡,最常見是母雞下蛋時,沙門氏菌直接沾附在蛋殼上,也可能蛋殼接觸帶有沙門氏菌的雞糞而遭汙染。
不過,除了蛋類,奶製品和肉類也可能帶有沙門氏菌。這也是為何一般建議挑選洗選蛋、乳製品最好經過滅菌處理及妥善冷藏、肉類也需合格處理和冷藏,以免吃下遭沙門氏菌感染的食物。
還要注意的是,沙門氏菌是糞口傳染的細菌,如果遭感染的患者如廁後沒有洗手,接著烹調食物,下一個人很可能就把被排泄物汙染的食物吃下肚,引起不適。尤其沙門氏菌適合生存在35°C左右,在夏天的高熱環境,如果民眾愛喝冷飲,一旦飲用水遭汙染,就可能造成集體感染,梁程超說。

免疫力低下患者,恐引起敗血症致死
但沙門氏菌的致死率高嗎?
梁程超和廖嘉宏均表示,一般人免疫力正常,只要妥善治療,大約2~3天就會自行緩解,有時甚至不需就醫、多補充水分、電解質,也能自行痊癒,致死率並不高;但若是免疫低下的人,就要小心引發敗血症,有致命疑慮。

廖嘉宏指出,若吃下受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且菌量相當大,平均半天~1天、最長2~3天,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梁程超亦表示,少量細菌能被胃酸抑制,還有免疫系統防衛,除非暴露菌量相當大,通常要達到10萬隻以上的菌量才容易出現臨床症狀。
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只要使用腸胃道藥物,加上補充水分、電解質,大約2~3天症狀就能慢慢改善。

但若症狀較嚴重或免疫力較差,例如嬰幼兒、老人、癌症患者、洗腎患者、愛滋病患、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製劑的病患等,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以免引發敗血症。因此,廖嘉宏建議,出現症狀還是要就醫,由醫師判斷是否使用特殊藥物治療。
「很難想像年輕患者吃完(遭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出現腸胃道症狀,甚至因此喪命,」法式吐司需要使用蛋液,可能遭沙門氏菌汙染,但廖嘉宏說,對年輕人來說,通常病情不會太嚴重,除非吃進很高菌量或免疫力異常,但因為不清楚前述男研究生患者的狀況,無法判斷究竟是什麼原因致命。

食物煮熟再吃,避免沙門氏菌吃下肚
高溫環境不利於沙門氏菌生存,專家們建議,預防感染沙門氏菌可以從以下5招下手:

1. 選擇洗選蛋、經過滅菌處理的奶製品、冷凍屠宰肉品,且須妥善冷藏或冷凍。

2. 不吃生食。即使雞蛋經過洗選或者冷凍屠宰肉品,仍無法確保完全沒有沙門氏菌殘留,因此最好拿過蛋之後要再洗手,而且食物必須煮熟後再吃。

3. 生食、熟食分開,且烹調食物前或餐前便後應確實洗手,小心處理食物。

4. 若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5. 少外食。由於難以確保外食餐飲業者的製程和衛生環境,廖嘉宏常建議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外食需多注意衛生,確保食材清洗乾淨、完全煮熟才下肚。
詳全文

用藥健康:
吃粽「藥」注意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第717期 2019/06/14
干貝粽、鮮肉粽、豆沙粽,端午節期間,消費者免不了採購各種口味的應景食品,當伴手禮分送親友,或與家人一起品嚐。食藥署貼心小叮嚀,粽子的熱量高又不易消化,萬一不小心吃太多,當心腸胃受不了鬧脾氣喔!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胃悶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情形時,許多人可能會自行到藥局買胃藥服用。食藥署提醒,長期服用胃藥,可能會造成胃酸不足、影響營養吸收等問題,甚至可能會導致腸胃細菌過度生長,因而增加感染等風險,民眾在就醫或經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後,應依照正確的用法、用量及服藥時間吃藥。

粽子雖然美味,但是鹽分和澱粉也很高,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而言,吃完粽子後,更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壓及血糖,並遵照醫囑,按時服用降血壓、降血糖藥品,至於甜粽和鹼粽,因糖分比較高,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要當做正餐吃到飽,只要少量食用即可。

在端午佳節期間,萬一遇到飲食過度,腸胃不舒服需吃藥緩解時,請記得「停、看、聽」三原則。

詳全文

疾病健康:
尿酸過高怎麼吃?控制尿酸必知的促代謝飲食秘訣!
早安健康
2019-06-02 新聞中心黃雅芬
一般認為「尿酸」與「痛風」是相關的,大家都知道尿酸過高容易導致痛風發作,許多證據已經發現過高的尿酸與一些代謝疾病有共病的關係,血液中尿酸過高會使尿酸結晶在關節內沉澱而引起關節發炎,而導致「痛風」。然而,高尿酸除了痛風外,也會傷害腎臟,導致慢性腎臟病,甚至增加洗腎的風險。

在工作壓力大,消遣活動多的社會,國人飲食偏向多肉、油膩食物,加上應酬飲酒多,使得高尿酸血症在台灣成為盛行率高的慢性文明病。

尿酸是什麼?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 (Cleveland Clinic)指出,尿酸(uric acid)是人體分解普林(purines)、排放到血液中的一種代謝廢物。大多數的尿酸能夠溶解在血液中,並跟著血液循環送往腎臟、隨著尿液排出,而如果飲食攝取過多的普林,也會使尿酸增加。這類食物包括:

•海鮮(特別是鮭魚、蝦子、龍蝦、沙丁魚)
•紅肉
•內臟類
•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物、飲料
•酒精飲品(特別是啤酒,包含無酒精啤酒)

當人體內堆積過多的尿酸,就會引起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導致尿酸結晶形成、堆積在關節中,造成痛風。此外,尿酸結晶如果堆積於腎臟,則可能形成腎結石。

如果沒有接受治療,高尿酸會導致永久性的骨骼、關節與組織損傷、腎臟病與心臟病。研究也指出尿酸過高也可能與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有關。

尿酸過高會痛風嗎?尿酸、痛風與普林的關係

痛風是什麼?痛風發作是因為血液中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腎臟等部位,引起發炎、紅腫、疼痛的症狀。因此,血中尿酸過多的「高尿酸血症」,雖然並不一定會導致痛風,卻大大增加了痛風的風險。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約有5~18%會痛風,因此尿酸過高即是痛風的警訊。

痛風病症4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注意飲食及生活形態的調整,但大多數常發作的痛風患者,仍需要借重藥物控制血中尿酸。

尿酸過高的尿酸值:
•男性>7.0 mg/dl
•女性>6.0 mg/dl

尿酸又是從何而來呢?尿酸是普林代謝後的產物,並會透過尿液、糞便排出體外,而痛風患者想必對於「高普林食物」並不陌生,所謂的普林是細胞DNA的組成成分之一,會在細胞被分解時釋出。

普林是食物中的核蛋白在體內代謝後會形成尿酸。在身體正常機能情況下,普林會進一步代謝成尿酸,並從尿液中排出。但若吃了「太多」高普林的食物,使身體無法正常排出時,就會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的尿酸。當時間一久了以及高普林的飲食習慣頻率一高了,就容易導致尿酸產生結晶,沈積在關節處,就會引發我們俗稱的痛風。

普林又可分為人體老廢細胞分解產生的「內源性」,與從食物中分解的「外源性」,其中分解人體細胞所產生的內源性普林占了80%。因此,雖然吃高普林食物可能會讓尿酸變高,但更大的原因是身體代謝出了問題。

美國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指出,雖然尿酸值不能完全代表健康狀況,但尿酸過高也可能帶來許多健康風險,例如癌症、腎臟疾病、甲狀腺機能低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類肉瘤病(Sarcoidosis)等。

攝取高普林的飲食,可能會提高血液尿酸濃度,這類食物包括內臟、乾燥豆類、鯷魚、鯡魚、沙丁魚等。低鹽飲食也可能與尿酸值較高有關。

尿酸過多的原因
什麼原因會讓尿酸過多、引發痛風呢?簡單的說,就是體內尿酸的生成、代謝二者失去了平衡。以下列出了會增加尿酸生成,以及會減少尿酸排出的原因:


1.尿酸生成速度增加(尿酸製造過多)
•高普林飲食:海鮮、動物內臟、肉湯、啤酒等食物,普林含量非常高,若是經常吃這類食物,就很可能破壞身體的平衡。
•壓力、過勞:壓力過大或過勞,會讓人體代謝老廢細胞的速度降低,使老廢細胞在身體累積、尿酸升高。
•含糖飲料:身體在代謝飲料中的果糖時,會消耗大量細胞能量、因而生成大量尿酸。《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每天喝500cc含糖飲料的人,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率增加74%。
•激烈運動:短時間內過度運動或是減重,容易讓肌肉、脂肪崩解,產生肌酸酐和尿酸,因此減肥應循序漸進,以一個月1~2公斤為宜。

2.尿酸排泄速度降低(尿酸排泄過少):藥物、酒精或肥胖等會抑制尿酸排泄。
•高脂肪飲食、酸性食物:油炸食物、精緻點心、碳酸飲料,都會阻礙尿酸排泄。而吃太多海鮮、肉類、加工食品容易讓尿液偏酸,使尿酸不容易溶解於尿液之中,造成排泄困難。
•肥胖:皮下脂肪較多,會干擾尿酸代謝。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奉春曾說:肥胖是開啟痛風之門的鑰匙。
•飲酒:除了酒精會刺激肝臟增加尿酸生成以外,代謝後產生的乳酸也會讓尿酸更難排出體外。而且,發酵酒類本身就含有高普林,這些都會造成體內尿酸大量累積。
•腎臟疾病:高尿酸會傷害腎臟,而腎臟功能不健全,也會讓代謝能力降低,導致尿酸升高,如此惡性循環,會讓症狀越來越嚴重。若是有腎臟疾病者,必須更加注意定期檢測尿酸。


容易尿酸過高的高危險群:男性中年人、肥胖及嗜酒者居多

痛風主要是發生在男性,女性患者只佔5~10%,且通常在更年期後發生。還有遺傳因素、肥胖者及嗜酒者容易患痛風。

尿酸過高在冬天常發生?為什麼常吃火鍋會讓尿酸過高?

常聽說吃火鍋會尿酸過高,其實這是因為湯頭裡隱藏痛風形成「元素」!這一類「看似很補的」湯頭裡,有太多肉類、海鮮甚至內臟類的食材,再加上本身湯底可能還用了各式各樣的調味料或高普林材料來熬煮,導致終究成了含高普林的痛風鍋,可能有尿酸過高的疑慮!


尿酸過高的併發症
長期尿酸高不治療 恐罹腎臟病


•痛風性腎病變: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值反覆升高,就容易產生尿酸結晶而沉澱在腎臟,造成腎臟的傷害。
•痛風結石造成尿路阻塞:尿酸升高容易造成尿酸鈣結石,結石容易造成尿路阻塞而影響腎臟功能。
•痛風最典型症狀:痛風一詞的由來是發作時如同一陣風。痛風發作時,大多數患者會覺得非常疼痛又灼熱,這類型單一關節的急性發作是痛風最典型的表現


尿酸過高如何改善與預防
1.飲食調整:
a.高普林食物少吃 :動物內臟類、蝦蟹海產類、香菇等、魚皮、豆製品和濃厚肉湯等盡量少吃。
b.戒酒:酒精會影響尿酸代謝。
c.高脂肪食物少吃:少吃動物性脂肪和油炸類食物。
2.吃火鍋時以牛番茄、小白菜、南瓜等蔬菜和優質澱粉取代大骨或海鮮來製備湯底。
3.蛋白質來源不管是肉類或海鮮不過量,每餐食用量為2~3兩(約為女性手掌一半大小,手掌厚度的量)
4.脂肪含量高,也就是俗稱油花多的三層肉、五花肉、東坡肉、內臟類以及火鍋料製品盡可能避免或少吃。由於脂肪攝取太多也會抑制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
5.飲用湯品1~1.5碗為限(最好可以1碗250CC為限)。
6.多喝白開水可以幫助尿酸正常排洩出來,就可以避免沈積。
7.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8.養成運動習慣:適度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尿酸代謝。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