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4月份 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苦瓜:維生素C是蘋果17倍,研究稱縮小癌腫瘤64

2018年4月13日 上午11:00
【早安健康編輯部】苦瓜富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的17倍之多,而且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苦瓜的苦味來源──「三萜類化合物」能夠讓代謝機制活絡起來,幫助我們遠離三高問題、預防癌症。

苦瓜含有三萜類化合物,讓你苦也健康
苦瓜絕對是榜上有名的「矛盾」食物:小時候因為它的苦味而感到害怕、不想吃,長大後卻可能因為那種獨特的苦味,反而開始愛吃起來;苦瓜排骨湯可能是苦瓜食譜中相對味道最淡的料理,近年來熱炒店少不了的鹹蛋炒苦瓜與涼拌苦瓜,則頗受大家歡迎。

藥用的苦瓜
苦瓜用法多為內服,例如煎成藥湯、搗爛絞汁配開水送服等。近年來,苦瓜有助於糖尿病患降血糖的功效,也漸漸為人所知。

典籍中的苦瓜
寒,味苦,歸心、脾、胃經,《本草綱目》:「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苦瓜怎麼去除苦味?

苦瓜的苦味令不少人退避三舍,以下提供去除苦味的5個方法:
刮除苦味的來源之一的白色內膜。
切成超薄片,讓苦澀味道在烹煮先釋出。
浸泡冰開水。
用鹽巴抓醃苦瓜,可排出苦澀成分。
快速汆燙2分鐘至半熟。
很少有人在小時候就會喜歡苦瓜的味道。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不僅在味蕾上,在身體健康方面,我們也都能領略到苦瓜帶來的好處。炎夏到來,苦瓜的解熱消炎作用正是一消暑氣的良方;苦瓜還有哪些優點,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苦瓜清洗與保存方法,下一頁與您分享!

因氣候影響所賜,苦瓜在台灣一年四季都能生長,只有個頭較小、苦味也最重的山苦瓜,盛產期約在四月到八月間。不論從味道到外觀都不那麼有親和力的苦瓜,對身體的好處卻可用「良藥苦口」來形容。

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是生吃起來清脆可口的小黃瓜10倍,加上苦瓜也富含β-胡蘿蔔素,兩者相加可抗氧化、預防感冒、美肌甚至可以防癌。特別的是,經過加熱苦瓜的維生素C較不易流失,相對來說提高了營養價值。

苦瓜的苦味來自葫蘆素及苦瓜素,兩種營養成分可以保護胃腸黏膜、促進食慾、助消化,此外也具有降血糖與膽固醇的作用。
苦瓜簡介
苦瓜是菜市場裡常見的瓜果類蔬菜,雖然一般來講最常見到的是白色長形的白苦瓜,但這種蔬果的品種其實不少。例如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黃祥益就介紹,台灣消費者最愛白苦瓜,味道較淡,其中有一種較短呈圓筒形,稱為蘋果苦瓜;「粉青苦瓜」果皮呈淡綠色,外觀則跟白苦瓜類似,苦味也較重;「大青苦瓜」顏色更深、苦味也更重;而體型小、顏色深、苦味最重的是「山苦瓜」,但其抗氧化、降血糖血脂的效果也最強。

苦瓜清洗與保存
由於苦瓜的表面凹凸不平,很容易殘留髒汙及農藥,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苦瓜在清洗時要用軟刷邊沖水邊輕柔地刷洗苦瓜表面,尤其是凹下去的縫隙處。明道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林勃攸指出,苦瓜保存期短,常溫下只有一天,以乾淨報紙包好冷藏可延長至三天;苦瓜若切開,保存時要連籽,否則會加速軟化。

苦瓜怎麼選、怎麼煮最好吃?請看下一頁

苦瓜烹調技巧
針對不同料理法該怎麼切苦瓜?林勃攸建議,炒來吃可切長條,可吃出清脆感;煮湯時要切塊狀較耐煮、保持口感;涼拌時要切薄片再汆燙一下即可食用;切成筒狀把中間挖空,可以填入餡料做苦瓜鑲肉。

苦瓜選購要訣
苦瓜如果還帶有果梗,表示剛採摘不久,是新鮮的;苦瓜的表面較軟,因此有時候容易破損,這樣會更容易腐爛,因此選購時應以外觀未受損的為主;拿起來沉沉的有厚實感,及表面顆粒飽滿有光澤都很好;顏色方面,如果感覺有變黃甚至透紅,則表示已經過熟,口感會比較不好。

山苦瓜降火排水控三高最好!

台灣的夏天愈來愈熱!中醫重視夏季的身體調養,特別要防範容易侵犯身體的暑濕之氣;西醫也說炎熱潮濕的環境不但容易產生皮膚感染、中暑,更可能產生腸胃炎等疾病。在這種燥熱環境中,要怎麼消暑降溫、還能吸收許多營養素有益身體健康?答案就是「苦瓜」。

苦瓜降火、解便祕、降血糖

《本草綱目》記載,苦瓜有除熱、解勞、益氣、清心明目等功效。夏天吃苦瓜不但能降火氣,且苦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含鉀離子可讓身體排出鈉,有助消水腫、降血壓。

菜市場常見的白苦瓜因為苦味較淡因此受最多人喜愛,但就營養成分來看,體型嬌小、顏色深綠的山苦瓜才是上選,而且特別的是,中國醫藥大學與屏東科技大學的研究,都發現山苦瓜富含大量三塖類,能輔助調節血糖,因此也被稱為「植物型胰島素」。山苦瓜不但可以預防,還可以在醫師判斷下,協助控制糖尿病的病情。

苦瓜還有助於防癌!下一頁了解更多

「苦瓜花蓮4號」營養成分最高
山苦瓜之中,經過花蓮農業改良場耗資數億、歷經10年培育出的品種「苦瓜花蓮4號」,是農改場不斷尋找與嘗試之下,從兩不同品系雜交後所得。花蓮4號無法由子代繼續繁殖,僅能以第一代種子配種,才能確保其父母種源頭的特色;同時也能維持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及多元特殊成分,不會逐代衰減,經科學證實具優良保健效果,不但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究項目,也符合國際要求的優良種植規範。

嘉義基督教醫院副院長葉健全醫師表示,經台大、慈濟與中國醫藥大學的學術研究,都證實苦瓜花蓮4號的三塖類、維生素與葉酸含量是各苦瓜中最高的品種,同時其抗氧化的能力更強;此外,苦瓜花蓮4號的三塖與共軛次亞麻油酸的活性成分含量均高於沖繩山苦瓜或印尼苦瓜;苦瓜花蓮4號為天然有機栽種,不會有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的問題。

山苦瓜不論煮湯、涼拌、清炒都很適合,不過炎炎夏日,也可以嘗試山苦瓜冷泡茶,不但能夠消暑,還可解油膩。

天然胰島素!苦瓜能縮小腫瘤64%

除了吃藥之外,大多數人想到苦味,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苦瓜。許多人因為害怕苦味而不敢吃苦瓜,卻因此錯過了能夠減重、降血糖甚至防癌的好食物!另外,除了簡單美味的鹹蛋苦瓜,國外也風行將苦瓜和其他水果一起打成綜合蔬果汁,用水果天然的甜味中和苦瓜的苦澀味,還能一次吸收多種營養喔!

老鼠攝取苦瓜汁6周後,腫瘤重量減少64%

一些有趣的科學研究,支持了飲用苦瓜汁所能帶來的健康功效:大量飲用苦瓜汁,能夠減緩乳癌的病程,並幫助預防胰臟癌。分別刊登於2010年和2013年的兩篇研究發現,苦瓜阻止了癌症細胞的生長,使用培養細胞的研究和動物實驗都已經證明這項概念。

苦瓜也能做成健康蔬果汁,下一頁食譜分享給您!


《癌症病因學》期刊中的一篇研究中,美國斯卡格斯藥劑學暨製藥科學學院的Manjinder Kaurc 和同事表示,他們的分子研究顯示,苦瓜汁能夠在試管和動物實驗中,啟動腺苷單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並引起強烈的細胞凋亡。

科學家使用中國品種的苦瓜,去掉種子和白色內膜,並用標準榨汁機取出汁液。在試管實驗中,苦瓜汁被直接使用於培養的癌細胞中。研究者將苦瓜汁以水稀釋至5%濃度後發現,苦瓜汁能夠對抗培養的癌細胞,並減少了胰臟癌細胞的生存能力。

在動物實驗中,老鼠每天食用5毫克的冷凍、乾燥的苦瓜汁粉末並持續六周。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組,移植到老鼠身上的癌細胞重量減少了64%,且無明顯的負面影響。


苦瓜蔬果汁食譜

材料:苦瓜1個、蘋果2∼3個、芹菜梗2根、小黃瓜1根、檸檬1個

做法:

將材料刷洗乾淨。
苦瓜從長邊剖半,去掉種子和白色果肉部分,並擠出綠色果肉的汁液。
將其他材料切成小塊,放入果汁機。
打成果汁即可享用。詳全文

平衡體內雌激素 保養子宮從早餐6元素開始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8年4月10日 上午7:30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老是擔心月經失調、肥胖、肌瘤,甚至乳癌病變?營養師表示,子宮是女性體內的重要器官,科學家發現目前許多婦科疾病,大多與「雌激素過多」,以及環境荷爾蒙的影響有關,而想要保持子宮的健康,可從一日活力泉源的早餐開始,均衡補充6元素,幫助維持體內雌激素的平衡。
鄭師嘉營養師表示,我們每天都會吃東西,也會呼吸,對於可能造成雌激素過多的食物、空氣污染和塑化劑等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建議不管是準備生育的女性、生產後的婦女,或是進入更年期的媽媽們,為了遠離各式各樣的「女人病」,都應該重視子宮的健康保養!
一日之計在於晨 早餐護「宮」6元素

子宮顧得好,女人才美麗。但是,如何才能保養好子宮呢?鄭師嘉營養師強調,首要之務就是維持體內雌激素的平衡,而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女性朋友的護宮之計,也應從一天中最重要的早餐拉開序幕。以下提供護宮早餐的6大元素作為參考:

1.高纖維飲食:國外研究發現,高纖維飲食可以幫助消除可能儲存在體內的過量雌激素,進而防止形成子宮肌瘤。另外,高纖飲食也可以改變現代女性容易便祕的情況,讓自己養成早晨與晚上一天排便2次的習慣,幫助身體排除廢物與毒素。全穀雜糧、蔬菜、水果與豆類,都是很好補充纖維的早餐食材來源。

2.低脂優酪乳或優格:早餐也可搭配低脂優酪乳或優格,因為它含有益生菌可以調整腸道菌叢,減少腸道發炎情況,可幫助顧好腸道,對子宮的健康也至關重要。

3.水果:可以挑選奇異果、柑橘、葡萄柚、百香果等富含維生素C與生物類黃酮的水果,有助維持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並且幫助提高身體免疫力,保護子宮遠離病菌的侵擾。

4.豆類:大豆除了含有植物固醇與膳食纖維可以協助膽固醇代謝,別忘了成分中的異黃酮也可以幫助女性調節體內雌激素,並有助於改善更年期症狀。無糖豆漿便是早餐的一項好選擇。

5.足夠的水分:每天一定要喝到足夠的水分,才可維持身體代謝的進行與平衡,以及毒素的排除。每個人一天該喝到的水分,可以用自己的體重乘以30換算出來,舉例來說,1位50公斤的女生,一天建議至少要喝到1500c.c.的水分。

6.葉酸:如果是要準備懷孕的女性,記得懷孕前補充葉酸是非常重要的。建議至少要在預計懷孕前28天開始補充,因為葉酸是DNA合成與細胞分裂所需的甲基提供者,在受孕28天內的神經管發育需要葉酸,適度補充可預防神經管缺陷。富含葉酸的食物有綠葉菜(菠菜、蘆筍、花椰菜)、番茄、豌豆等,可優先攝取。

【跟著營養師這樣吃】

鄭師嘉營養師呼籲女性朋友對自己好一點,不要怕麻煩,自己做護宮排毒早餐,用350c.c.熱水泡紅藜粉(一匙塑膠湯匙量)加大燕麥片(3匙塑膠湯匙量),再配一顆水煮蛋或水果優格(通常是莓果類或是柑橘)當做早餐,不但對排便很有幫助,也能替身體營造一個乾淨的環境,平衡雌激素、保養子宮更easy!詳全文

---------------------------------------------------------------------------------------------------------------
老人健康:
糖友輕忽低血糖 引起腦損恐失智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2018年4月10日 上午7:30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嘉鴻

據統計,曾發生嚴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糖尿病患者高出3倍,若發生於第1型兒童或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身上,更可能影響智力、認知功能發展。

台灣糖尿病死亡率排名居高不下,過去普遍認為是高血糖所致,事實上糖友低血糖也是隱憂。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超過5成以上糖友皆發生過低血糖,卻因衛教知識不足,錯誤認定,輕忽低血糖潛在風險。

最新糖尿病診間認知調查發現,高達9成5的糖友都曾因低血糖出現冒冷汗、心悸、發抖及全身無力的症狀;近5成糖友更因而半夜驚醒、發抖、無力,其中近3成患者血糖值甚至低於50mg/dl,渾然不知已陷入生命危機。

許惠恒指出,除了行為怪異、昏迷外,若大腦皮質和海馬迴部位血糖波動過大,將導致神經元受損死亡,腦血管也會產生病變、栓塞,引起腦部萎縮、認知功能退化,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傷害。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嘉鴻提醒,糖友反覆發生低血糖主因來自於「用藥」。他進一步說明,以胰島素來說,過去長效基礎胰島素發展雖已能減少低血糖發生率,但卻因為藥效釋放穩定性不足,可能導致半夜低血糖。

因無法預期藥效發揮的高峰期,建議應三餐飯前、飯後、睡前及半夜都要監測血糖,擔心半夜低血糖則使用24小時監測儀器,並建議做好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搭配,降低低血糖發生機率。此外,現已有較長效胰島素,藥效釋放較平穩,幫助糖友穩定控糖。

*建議糖友應隨身攜帶方糖、糖果、葡萄乾或果汁等,當出現暈眩、盜汗、顫抖、意識不清的症狀,立即補充救急。而巧克力、冰淇淋、甜麵包、餅乾雖然是甜的,但其不只糖,還有蛋白質、油脂反而較難吸收,會延緩血糖上升。 詳全文

生活健康:
網傳:吃隔夜菜易致癌?這樣沖洗烹煮,健康不流失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8年4月10日 上午7:15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研究證實,「吃隔夜飯比與剛煮熟的白飯更健康」,但對於「吃隔夜菜是否健康?」營養師則認為,吃隔夜菜除了營養價值流失,也要擔心保存條件不佳,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等疑慮,建議隔夜菜保存最好分開冰,以降低營養流失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指出,吃隔夜飯能減重、控制血糖,主因是白米烹煮後放置隔夜,裡頭的精緻澱粉轉變成「抗性澱粉」,熱量變低,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吃隔夜飯反而比吃一般白飯,更不易讓血糖升高。

隔夜飯能減重 隱藏抗性澱粉

所謂「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簡單來說,就是對抗分解的澱粉。由於抗性澱粉在人體小腸中比較沒有辦法被水解,會在結腸中發酵,因此具有「偏膳食纖維」的特性。而冷飯中的「偏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控制體重。

屬於抗性澱粉的食物包括:糙米、蕎麥、馬鈴薯、綠色香蕉,以及隔夜飯、冰地瓜等。不過,攝取抗性澱粉時,仍然要注意控制熱量,尤其不要增加過多的人工醬料,以及採取焗烤等料理方式,避免熱量過高,仍然不利於減重。

隔夜菜易致癌?小心亞硝酸鹽

針對近日流傳「隔夜菜容易致癌!」洪若樸營養師強調,主因在蔬菜類、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因為含有硝酸鹽,若經細菌分解,會形成亞硝酸鹽。不過含量應該屬於微量,人體可以自然代謝,應該不至於因為吃隔夜菜便當就致癌。

至於,「吃隔夜菜是否健康?」關鍵因素則是「保存及加熱」。因為不當的保存可能造成細菌、黴菌孳生,尤其是上班族,若要把隔夜菜當便當,建議一開始就分裝好,不要等到大家都吃飽了,才把盤子裡吃剩的菜裝進便當,讓細菌交互孳生。

1.保存方式:最好冷藏在溫度攝氏4度以下的冰箱裡,不然無法抑制細菌滋長。另隔夜菜保存時最好分開冰,不要把不同種類、各剩下一點的菜集中在同一個盤子裡。同時重複加熱後蔬菜會變色,建議應挑選不容易變色蔬菜較佳。

2.加熱過程:隔夜菜加熱建議以蒸飯箱或電鍋為宜,若用微波爐加熱,一定要確定內部有充分加熱,且加熱前務必要把保鮮膜或便當盒蓋拿掉,以免高溫釋出塑化劑。另海鮮類加熱後不僅口感較差,新鮮度也下降,不建議隔餐食用。

【炒菜小提醒】:

菜有沒有放隔夜,其實和致癌與否無關,致癌性與蔬菜中的硝酸鹽殘留較有關係,建議適當沖洗、加水烹煮等,都能去除硝酸鹽。所以炒好後只撈出菜,把水倒掉,則可去除蔬菜中大部分的硝酸鹽,也降低硝酸鹽帶來的致癌風險,確保健康。詳全文

---------------------------------------------------------------------------------------------------------------
嬰幼兒健康:
懷孕後期只會胖寶寶?營養師:這樣吃澱粉不怕胖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8年4月10日 上午7:05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網路傳言:「孕媽咪到懷孕後期增加的體重都是胖小孩,因為寶寶要長肉,不會胖到自己…」結果,許多孕媽咪就開始想辦法拼命吃,尤其是澱粉如炒飯、炒麵,還有喜歡灌飲料、喝果汁,都來者不拒。結果,體重直線飆升,一直挺到生產結束,赫然發現,真是「難瘦,想哭」。

攝取過量卡路里 會堆積到孕媽咪身上

懷孕後期真的是怎麼吃,都不會胖嗎?由於懷孕後期細胞開始快速分化,胎兒的成長速度會大幅提升,此階段是體重變化最快的時候。相對的,也有懷孕媽咪受到網路傳言影響,以為「懷孕後期增加的體重不會肥自己,只會讓寶寶多長肉」,所以,到了最後衝刺幾周暴吃,結果像吹氣的氣球,體重超過20公斤,大有人在。

孕媽咪不要以為狂吃不會胖到自己,其實,凡是攝取過量的卡路里,仍然會堆積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跑到寶寶身上。營養師黃曉彤表示,建議孕媽咪一天可比一般人多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且維持均衡飲食,這樣才可以提供胎兒足夠的營養,頭好壯壯又健康,才不會讓自己變得太胖,而一發不可收拾。

攝取過多醣類可能影響血糖波動,導致肥胖

有一些孕媽咪到懷孕後期,特別歡吃澱粉類食物,包括炒飯、麵食、麵包等,除了能增加飽足感之外,由於這一些都是精製後澱粉類,會讓身體快速得到醣類,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包含了澱粉、水果、蔬菜、纖維質的食物。而醣類從消化吸收到轉變為身體能量的速度最快,卻可能影響血糖的波動,進而導致肥胖。所以,過量食用精緻澱粉,會增加熱量攝取,造成脂肪堆積,也會導致血糖飆升,對於孕媽咪本身和胎兒都不是一件好事。雖然孕婦可以吃澱粉,仍然宜適量。

孕媽咪挑選好的碳水化合物 適度攝取不肥胖

孕媽咪應該如何聰明吃澱粉食物,才不會飆體重?營養師黃曉彤建議,盡量挑選好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所謂「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避免過於精緻的醣類。原則上,只要不是過度精緻並盡量保持食物原態的食物,例如:地瓜、糙米、五穀飯、燕麥、新鮮蔬果等,都屬於複合性碳水化合物。這類型的碳水化合物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提供寶寶所需營養。

而且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讓孕媽咪擺脫便祕的困擾。提醒,分量的拿捏也非常重要,並不是說好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大吃特吃,過量食用一樣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孕媽咪含糖飲料少碰 避免血糖起伏變化大

除了醣類攝取過量容易導致肥胖之外,真正可怕的是含糖飲料,有一些孕媽咪聽說懷孕時多喝果汁,寶寶的皮膚會白皙,於是拼命喝濃縮果汁,尤其未注意屬於高GI的水果打成的果汁,例如:西瓜汁、鳳梨汁等。結果造成血糖起伏變化大,如果孕媽咪本身有糖尿病,症狀更是雪上加霜。

通常來說,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孕期不要胖超過12 公斤,甚至有一些孕媽咪全程只增加8~10公斤。若懷孕期間胖的太多,容易提高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風險。而如果是胎兒體積過大的話,可能會導致難產。

【懷孕後期營養補充】:

孕媽咪懷孕後期的飲食要注意以下幾種營養成分: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建構胎兒器官及細胞分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建議孕媽咪要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像是黃豆及其製品包括:魚、蛋、肉類、牛奶及乳製品等,都是不錯的食物來源。

補充鐵質:懷孕、分娩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血液的流失,因此,懷孕後期鐵的補充顯得相當重要。建議孕媽咪可多食用富含鐵質的食物,像是紅肉、魚類、文蛤、紅莧菜、深綠色蔬菜等。要記得同時補充維生素C,可提高植物性食物鐵質的吸收率。食物中像是芭樂、草莓、奇異果、柑橘類、甜椒、豆芽菜等,都是良好的維生素C來源。詳全文

小兒飲食要注意 避免嗆食3要點

健談 2018年4月10日 下午4:00

堅果、瓜子天然又營養,但對幼兒來說居然可能潛藏窒息危機?林口長庚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5歲以下孩童因為咀嚼功能不完全,異物嗆入氣管機率較高;大體積異物恐出現立即性窒息風險,但小體積異物阻塞也不容忽視,恐因症狀不明顯反而容易引發慢性肺部感染症狀!因此,林婉妮醫師呼籲,強烈建議5歲以下幼兒不要餵食乾果、核果和種子類零食,更不要讓孩子邊吃邊跑、邊吃邊玩,以免增加嗆噎的風險。此外,林醫師也提醒,若幼兒出現疑似異物梗塞的狀況時,家長要保持鎮靜、盡快就診,讓醫師安排檢查確認是否有阻塞呼吸道的狀況,才能避免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問題。跟著健談圖文認識幼兒嗆食的潛在風險。

家長可能都知道,給幼兒吸食果凍要特別小心留意,以免出現窒息風險,但你是否有想過,小小硬硬的「堅果」也可能造成幼兒呼吸道阻塞,甚至引發肺部染感的風險嗎?

林口長庚醫院在今年春節年後一個半月內連續收治5位三歲以下氣管異物阻塞的孩童,病患都是因為久咳不癒或是藥物治療無效的哮喘前來求診,經過軟式支氣管鏡檢查後確定診斷為氣管異物阻塞。一問之下發現全部的病患居然都是因為在過年期間家長不當餵食核果類的食物,導致孩童嗆食進而產生支氣管異物阻塞!

林婉妮醫師表示,呼吸道異物長期以來都是孩童常見的意外傷害事件,大體積異物容易造成急性呼吸道阻塞導致短時間內窒息,較小體積異物則容易部分阻塞導致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早期常見造成孩童急性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的異物為果凍,經過醫師及媒體大力宣導,此類意外已經減少許多;然而,近年來核果種子類的嗆食造成的下呼吸道部分阻塞意外仍然居高不下。

林婉妮醫師進一步說明,5歲以下孩童因為咀嚼吞嚥功能不完全,異物嗆入氣管機率較高,加上孩童語言表達不清,小體積異物常常阻塞一段時間後發生慢性肺部感染症狀時才被發現。此外,幼童的咽喉神經反射較不敏感,食物嗆入氣管時咳嗽反射會較成人遲鈍,異物較不容易自行咳出,而且有時候孩童在嗆食時大人在情急之下會拼命幫孩童拍背,反而有可能造成食物碎屑往氣管更深處掉落,進而增加異物取出的困難度。

很多人認為,「孩子氣管被卡住後一定會迅速危及生命,如果咳嗽後能很快恢復就代表危險已經過去」,林醫師特別說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異物較小,進入支氣管,孩童劇烈咳嗽或是呼吸困難的症狀在短時間內可以好轉,但隨後幾天便可能會出現發燒哮喘或是肺部感染等症狀,這種情況不僅容易被家長忽視,同時也容易誤導醫師的病情診斷。

有鑑於此,林婉妮醫師疾呼,預防勝於治療,強烈建議5歲以下幼兒不要餵食乾果、核果和種子類零食,更不要讓孩子邊玩邊吃、邊跑邊吃,以免增加哽噎的風險。林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現孩子嗆食甚至有堵塞氣道的現象,切莫輕忽,家長必須保持鎮靜,幫助孩子停止哭鬧,以免加重病情;即便孩子在哽噎的情況舒緩後,仍應儘速至醫院求診,經醫師檢查判斷,以確認是否有細小食物阻塞氣管或支氣管的狀況,才能降低日後肺部感染的風險。

異物梗塞相關問題,建議諮詢「耳鼻喉科、小兒科」

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 林婉妮醫師詳全文

疾病健康:
糖尿病別急著喝苦瓜汁〜做到這1招才能喝到營養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8年4月9日 上午7:15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糖尿病友很喜歡大膽嘗試偏方飲食,往往令醫師捏把冷汗。像是喝苦瓜汁、喝牛蒡茶、吃紅心芭樂等,認為天天這樣吃喝可以降血糖,到底真相如何?來聽營養師怎麼說?

喝苦瓜汁真的能降血糖?苦瓜萃取濃縮胜肽物質才有效

喝苦瓜汁真的能降血糖嗎?高敏敏營養師表示,中國醫藥大學曾有研究發現,從苦瓜萃取濃縮的胜肽物質,經過萃取後能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加速吸收葡萄糖,小鼠實驗證明,能讓飯後2小時降低53%血糖,並能減少5成糖尿病眼部病變風險,甚至有助於減重,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食品化學》期刊。

但是,苦瓜胜肽的萃取需要非常大量的苦瓜,單純吃苦瓜所攝取的苦瓜胜肽濃度並不高,不見得有效果!而苦瓜中含有草酸,如果食用過量,會影響鈣和鋅的腸道中的吸收,長期下來容易導致人體鈣和鋅的不足。建議遵守蔬果579的原則,把苦瓜作為蔬菜類進行攝取所需的量。

也有一說山苦瓜含有山苦瓜素,有輔助降血糖的好處。但是,要注意是對於完全缺乏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人,或是正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病人,並無法利用山苦瓜來完全代替胰島素治療。因此,這一些對象其實是不適用的。

有糖尿病儘量少喝果汁 喝苦瓜汁之前要做這1招

建議有血糖問題的民眾,水果能用吃的就不要打汁,如果要打蔬果汁,則建議蔬菜水果的比例2:1,蔬菜的量要比水果多1倍,避免血糖的上升。而打苦瓜汁喝的人要注意,打汁前,最好先將苦瓜放入滾水中汆燙一下,去除過多的草酸,才不會影響營養吸收。

苦瓜是蔬菜的一種,富含膳食纖維,其實,只要是蔬菜都含有纖維,都可以減少及延緩糖分在腸胃道裡的吸收對控制血糖有益處。

喝牛蒡茶降血糖?營養師:不如吃新鮮牛蒡

另外,有一說糖尿病患可以喝牛蒡泡茶降血糖。高敏敏營養師表示,牛蒡是高纖的蔬菜,每100g含膳食纖維3.3g,且水溶性纖維、非水溶性纖維各半,水溶性纖維可以增加餐後血糖的穩定,並促進腸蠕動、排除體內廢棄物質,還含有多種營養素,被認為是蔬菜中營養價值完整的食材,其中的礦物質也是構成胰島素的成分。

但是,泡牛蒡茶,倒不如吃新鮮牛蒡!市面上的牛蒡茶在乾燥製程中,可能會流失部份營養素、礦物質,並破壞到牛蒡本身的多酚類植化素,而且喝牛蒡茶也吃不到牛蒡本身的膳食纖維,還不如吃新鮮牛蒡來得好。牛蒡不論涼拌、煮湯、快炒,甚至和糙米一起蒸煮,都香氣十足,適合食用。

糖尿病患適合飲用:烏龍茶或紅茶

在營養諮詢門診中,也有糖尿病患詢問:「有適合糖尿病患飲用的茶飲嗎?」高敏敏營養師表示,對糖尿病人而言,只要不加糖的飲料,像是水、茶等較不會影響血糖,而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對降血脂肪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適量的攝取綠茶對減緩三高慢性疾病有一定的好處,但綠茶中含有咖啡因,有些人多喝可能會造成心悸、失眠、胃部不適或焦慮等反應,則不適合多喝,如果想喝茶又擔心咖啡因,則可以試試烏龍茶或是紅茶。

【糖尿病健康小叮嚀】:

提醒,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注意維持飲食正常,並且三餐定時定量,非常重要。還要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取,並多吃含膳食纖維的蔬果、規律的運動跟作息、維持正常體重,以及遵醫囑服藥、定期驗血糖,不要過度迷信單一食物的偏方,或大量食用保健食品,而本末倒置。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