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9月份健康新聞集錦

公告內容

飲食健康:
水果吃不夠 調查:容易感覺老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3日電)水果吃不夠,身體可能老得快。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多吃蔬果的50歲以上民眾,自覺較年輕;水果吃不到2份者,較易感覺腰痠背痛、記憶力差、疲倦。
董氏基金會今年7月針對全台300名50到69歲民眾調查發現,熟齡族雖比年輕人吃較多蔬果,平均每天吃1.3份水果、2.1份蔬菜,但仍低於衛生福利部建議的至少2份水果、3份蔬菜。
調查也發現,蔬果吃愈多的人,自覺比較年輕;若以水果每日建議至少2份,攝取不滿2份者比較容易有健康困擾,包含腰痠背痛、記憶力衰退、容易疲倦、排便不順、常覺得焦慮有壓力,且罹患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比例較高。
營養師尤宣文表示,水果有豐富的植化素、類黃酮、多酚類、維生素C和維生素E,幫助延緩老化,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破壞,不容易受到疾病攻擊,維生素C也可增加膠原蛋白合成。水果吃不夠,可能就容易覺得疲累、體力較差,身體也可能缺乏營養而容易出狀況。
尤宣文表示,選擇水果可選營養密度高的類型,如小番茄、奇異果、芭樂、木瓜等,小小一顆就有充足的營養。因維生素C怕熱,水果常生食,維生素不會遭破壞,比起吃保健食品,靠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C最方便。
她說,不少人擔心多吃水果可能攝取過多糖分,尤其糖尿病患者,擔心控糖不穩。建議可選擇低GI(升糖指數)食物,如蘋果、奇異果、橘子、番茄,幫助血糖維持穩定,不會因為升糖太快、容易飢餓,反而吃下過多的東西。
尤宣文說,觀察發現很多人習慣在晚餐後吃水果,但因晚餐多份量足,導致水果攝取變少,建議吃水果時間應移到白天,尤其可取代零食、下午茶,以自然的營養取代零食的糖分和脂肪。1050823

詳全文


每天要喝2千c.c.的水才夠?營養師:關鍵其實在「溫度」
【早安健康/營養師Stella】炎熱的夏天裡,補水對調節體溫、預防中暑等熱傷害的幫助。但,到底一天該喝多少水?有些人擔心會頻跑廁所而不敢多喝水;有的人則是隨身帶著一兩公升的超大水瓶,走到哪、喝到哪;更或許你周遭有朋友幾乎不太喝水,但卻也沒怎樣。…水到底要喝多少才對?
▍喝水的目的是維持身體水份平衡維持!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有提到,缺水之所以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身體並沒有儲存水分的地方,所以只能靠我們每天固定飲水來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身體水分的來源(攝取量)主要有三:直接喝的水/飲料、食物中的水,以及身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消耗水的地方(消耗量)主要有四:皮膚蒸發流失、肺部呼吸流失,尿液排出及糞便排出。基本上,這兩者需維持平衡,也就是每日身體所獲得水分量=排出的水量。
▍到底每天要喝多少水? 
1.為什麼有些人很少喝水也不會怎樣呢?!
或許你曾聽過每天要喝八大杯水(一杯為240c.c.)的說法,這是因為每消耗1大卡熱量約需要1c.c.的水,故以2000大卡飲食估算,約需八杯水。
但實際上,因為我們每天可從食物獲得約1000c.c.的水(新鮮食物本身就富含水,水果水分約介於80~90%間,蔬菜多半超過>90%;肉類雖然水分較蔬果少,但也有65~75%間),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在新陳代謝過程會產生約350c.c.的水,所以基本上只要每天額外喝入1000c.c.的水或其他液體,就可滿足身體水分平衡的需求。這裡的1000c.c.可以是水,或飲料或湯。這也是為什麼你周遭中可能有些朋友,你很少看他們在喝水但卻不會缺水的原因。
2.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
每天的水到底要喝多少,沒有一個絕對的固定值。基本上,我們所需的水量是依照代謝活性與環境而定,但由於環境、飲食生活作息每天都不同,所以所需要的水分也會跟著改變。最簡單的判斷方法視可參考體重而定。嬰幼兒、小孩因新陳代謝較大人高,所以水的需要量比較高:嬰兒每公斤體重約需要110c.c.的水,兒童則為40c.c.。影響成年人飲水量最大的因素是環境溫度,例如處在22℃環境下時每公斤體重約需22c.c.的水,但在38℃時每公斤則需要38c.c.的水。
3.透過傾聽身體的聲音來調節飲水量!
其實你不需要太擔心自己到底水喝得夠不夠,因為我們神奇的身體會自行調節營養素的吸收。以水為例,身體會透過多種荷爾蒙的回饋抑制機制,加上滲透壓感受器等來調控身體水分的平衡。所以你只要用心觀察身體反應,就知道水分夠不夠。你可以透過觀察:
A.是否口渴。口渴是人體脫水的第一道警訊,當水分攝取不足時,身體會通知大腦讓你產生喝水的需求。由於人體失去體重1%以上水分就可定義為脫水,但要到脫水1~2%時才會開始感到口渴、疲倦等症狀。所以當你出現口渴症狀時代表身體早已有脫水問題,因此感到口渴時務必盡快補充水分喔。
B.排尿次數與尿液顏色。一般而言若有正常飲水的話,4小時約可累積240c.c.的尿量,故一兩個小時跑一次廁所都算正常,但若整個早上都不想上廁所就代表水可能喝太少了。另外,正常的尿液為淡黃色,若尿色較濃或有惡臭都是水分攝取不足的警訊;反之,若尿色清如水則代表水喝得太多。
最後要提醒大家,若在短時間出現水分大量流失,例如在炎熱高溫下長時間活動,或從事激烈或長時間運動(如慢跑)時,除補充適量的水分來預防脫水及中暑等熱傷害外,別忘了也要補充電解質喔。最簡單的電解質補充法為飲用運動飲料或含鹽的番茄汁,或也可以在水中擠些檸檬,加入微量鹽巴來補充鈉鉀氯等離子。
詳全文


奇異果解便秘,睡前加這個吃立即補鉀鎂鈣、維生素
【早安健康/陳芃澄編譯】雖然剛過立秋,但天氣一樣炎熱,若沒有喝足夠的水,糞便除了變得乾硬之外,身處高溫環境有可能產生嘔吐感、熱痙攣,因此預防中暑成了一門學問。日本臨床營養實踐協會的理事長、營養師足立香代表示,奇異果不僅可助排便、整頓腸道環境、分解蛋白質,還能預防中暑!
當人體流汗時會排出水分、礦物質,一併補充醣、鉀、鎂、鈣,才能有效避免中暑,而處於睡眠時期會排出500ml~600ml的汗水,因此在睡前一次補充水分及營養素是最理想的,可藉由奇異果加鹽巴,製成「喝的點滴」。
奇異果加鹽巴,預防中暑效果佳
健康作家丸田みわこ表示,預防中暑除了喝水之外,也要補充礦物質,而奇異果含有水、維生素C、鉀、鎂、鈣,加鹽巴後就能平衡其營養,預防中暑的效果會更顯著。
不僅如此,裡頭的鉀及檸檬酸都能有效消除疲勞、預防肌肉無力、解便祕、幫助減肥,非常適合夏季食用,日本瘦身專家和田清香認為,晚上1顆奇異果搭配1杯水也有瘦身的功效。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指出,奇異果可強化免疫機能,並減輕疲勞不適,由於屬於低GI食物,與碳水化合物一同攝取,血糖較不易上升,同時含有奇異果蛋白酶(Actinidin ),能分解蛋白質、整頓腸道環境。
駒沢女子大學西山一郎教授表示,100g的奇異果只有50~60kcal的熱量,而每100g綠色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有85mg,黃金奇異果則高達110mg,比檸檬還要多。維生素C可提升免疫力、促進膠原蛋白形成、清除亞硝酸鹽等致癌物。
《夏季喝的點滴》
(1)奇異果去皮放入保鮮袋密封,用手捏成泥狀。
(2)加入一小撮的鹽巴混合,避免加太多過鹹。
(3)倒入半杯到一杯的水即可完成。
從排尿次數、顏色確認水分&鹽分
營養師足立香代表示,人一天排尿次數約6~7次,如果汗流得比較多,相對頻率會減少,若一天少於這個範圍,就是水分不足,此時尿液容易呈現深黃色;如果接近透明無色,則代表顏缺乏鹽分,所以不僅要多喝水,也要適當補充鹽分。
那麼一天要喝多少水才夠呢?日本聖瑪利亞醫科大學—今井直彥助教表示,每人一天至少補充1000ml~1500ml的水分,而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其實鹽分並不多,如果大量流汗的運動員、勞工朋友,運動飲料可能稍嫌不足,相反來說只是微微出汗的程度,適量攝取就能補充到該有的營養。
若為辦公人員,單純在室內工作不太會流汗的讀者,只要多喝水就行,平常可依自身狀況做調整。

詳全文


嬰幼兒健康:
孩子不喝奶長不高? 這些高鈣食物一樣讚
正值發育階段的孩子,缺鈣會長不高、還容易蛀牙,但許多兒童又不愛喝牛奶,讓家長不知所措;營養師林鈺珊說,包括海帶、木耳、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蝦米等,這些天然食物也富含高鈣質,家長平常可在白飯上灑點黑芝麻,就能輕鬆為孩子補鈣。
高達6成孩子缺鈣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6歲以下幼兒的鈣質攝取不足率,高達6成,青春期階段鈣質攝取不足更嚴重。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林鈺珊指出,鈣質是組成身體骨骼、牙齒的主要成分,尤其對於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特別重要;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容易導致成長與骨骼發育不良等狀況。
1杯牛奶含200毫克鈣質
林鈺珊營養師表示,乳製品是最簡單方便的補鈣選擇,1杯240毫升的乳製品,約含200至250毫克鈣質,建議1歲以後的孩子,每天都應飲用2杯乳製品,即可達到足夠的鈣質需要量,同時補充蛋白質、維生素A等營養素。
輕鬆補鈣有方法
不過,有些孩子不喜歡飲用乳製品,怎麼辦呢?林鈺珊營養師說,其實不只乳製品含有鈣質,蔬菜類如芥蘭菜、紅莧菜、海帶、木耳;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干;以及黑芝麻、小魚干、蝦米等天然食物,也都富含高鈣質,家長可以添加在主食或當作配菜,輕鬆幫孩子補鈣。
詳全文


小一生見爸媽離開就掉淚?老師事前準備耗費心力大
今(29日)高等中學以下學校開學,不少小學一年級的校園新鮮人正式進入校園,換座位、下課時間到操場玩耍對許多小學新鮮人而言都是新鮮的體驗,各校在迎新上也無所不用其極,像是台北市立南湖國小就有校長扮成皮卡丘讓小朋友破涕為笑,但也有小朋友一早就朝氣勃勃地進入校園。
初來乍到校園的小一新生們,任何事物對他們都很新鮮,連去廁所都還得望著爸媽陪伴,台北市立東園國小一年級導師陳惠美表示,導師接手小一新生之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準備,較基本的就是從瞭解家庭概況開始,也會特別針對家庭狀況較特殊的孩童進行關懷,並給予適當協助,然而協助教導相關的常規教育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需付出莫大的心力。
教室裡的學童你看我、我看你,彼此大眼瞪小眼;有的則是緊盯著窗外的父母不放,直到老師開口說話大家才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到講台上,破冰的第一步老師帶著學生們一起講故事,消除小朋友的不安,陳惠美也說課程主要是以教材為主,但如何關懷與鼓勵孩童才是老師的首要任務。
小朋友進入陌生的校園,看見父母準備離開教室眼淚就潸然而下,老師也得上前幫忙安慰學童,東園國小校長梁俊堯怕孩子總是緊黏父母,因此特別舉行新生家長座談會,先將父母與孩童一同帶往視聽教室,最終再將孩子帶回教室,讓孩子慢慢學習在上課時間與父母分開,與同儕團體行動。梁俊堯認為,孩子初次來到校園難免情緒不安,但校園如何付出心力關懷學童以及父母如何學會放手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詳全文


小朋友姿勢不良 須適時矯正

小朋友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容易影響骨骼或肌肉發育。彰基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陳怡年表示,小朋友長期姿勢不良,嚴重者可能造成骨骼變形,形成肌肉不平衡、不對稱體態,還可能壓迫器官、神經、血管,引起疾病。預防之道,建議家長要求子女保持正確姿勢,以及常做四種姿勢改善法。
陳怡年指出,很多不良姿勢須改正過來,如孩子坐著吃飯或寫作業,雙手沒有同時平放在桌面上,如此可能造成兩側肩膀不等高、身體斜一邊、軀幹左右兩側肌肉使力不均衡,長久下來恐將提高脊柱側彎、變形等風險。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打電動、玩弄3C產品,頸椎、上半段胸椎一直維持向前彎曲、雙側肩膀向前、呈現駝背等姿勢,長期下來往往造成肩頸痠痛、彎腰駝背,甚至還可能壓迫頸部周圍血管神經,以致血流不足供應腦部,最後造成頭暈目眩,甚至加重近視度數。
另外,小朋友站不到十分鐘,就站不住想找地方靠著,或是兩腳承重不平均站成三七步,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兩側肩膀不等高,肚子肌力不足往前凸、是屁股過度向後翹,嚴重者脊柱側彎、肩頸或腰背痠痛可能接踵而至。
物理治療師建議家長時常叮嚀孩子擺正姿勢,同時常做四種姿勢改善法,利用環境進行手腳肌耐力訓練,如此可望獲得提高姿勢維持耐久度、增進動作整合能力、預防出現不良姿勢等好處。
第一個改善法,肚臍以下使用枕頭墊高,鼓勵小朋友雙手伸直支撐,肩膀和肚子用力撐起上半身,如此有助增進雙臂及背部肌力;第二個改善法,利用家中磁磚,讓小朋友嘗試雙腳或單腳跳格子,如此有助增進下肢肌力、提升全身肢體協調能力。
第三個改善法,利用鄰近公園攀爬類型遊樂器材,讓小朋友用力攀爬,同時注意必須安全爬下來,如此有助提升全身肌耐力、增加肢體動作整合能力;第四個改善法,善用公園玩玩蹺蹺板遊戲,如此有助增進腹肌肌耐力。建議採取親子同樂方式,小朋友比較有意願練習這些動作。

聖母醫院李佩銜 營養師建議家長讓小朋友儘量能在晚上10點前就寢,因為生長激素於夜間11點至凌晨1點之間分泌最為旺盛,若此時無法提供大腦充分休息,長期之下容易造成精神疲憊或面臨未來可能長不高等生心理影響,錯過黃金治療期就得不償失;長期使用3C產品者無論大人或小孩應補充足夠的葉黃素或胡蘿蔔素,這些可來自於天然的蔬菜水果中獲得。

詳全文

新生兒狂吐不止 竟因幽門蹼造成腸阻塞

一名剛出生的新生兒,只要一喝奶就狂吐不止,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家人擔心得要命,小嬰兒還在婦產科診所沒有回家,就被轉診到大醫院看診;經由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竟然是因為腸子長了幽門蹼,進而造成腸阻塞,才導致所喝的奶都給吐了出來。
幽門蹼長在胃與十二指腸之間
收治這名新生兒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表示,該新生兒出生時體重有三千多公克,但是卻無法進食,短短四天時間,人就瘦了一圈;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的胃與十二指腸之間長出幽門蹼,進而阻擋了食物到達腸道,因而導致腸阻塞,使得所吃下的奶全都給吐了出來。
X光檢查診斷可確診
通常新生兒會發生腸阻塞的原因以腸閉鎖居多,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林雨利醫師指出,腸閉鎖是指腸子與腸子沒有相連接起來,至於新生兒會出現腸阻塞原因都是先天性,而有幽門蹼的情況則是比較少見,至於診斷腸阻塞的型態則是可以經由X光確認。
新生兒得開刀手術治療才安全
林雨利主任進一步指出,當確診為幽門蹼造成的腸阻塞之後,就要立刻以手術來將幽門蹼切除即可;但若是因為腸閉鎖造成的腸阻塞,治療就比較複雜,得要將沒有相連的腸子接起來,而且新生兒才出生沒有幾天,反而不能用內視鏡做治療,得要開刀手術才安全。
嚴重吐奶應及早就醫確認
林雨利主任並提醒,由於新生兒會出現溢奶很常見,而新生兒若是有腸阻塞,其症狀就是吐奶;所以,如果新生兒出現吐奶的情況很嚴重,家長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因為腸阻塞導致,必須帶孩子及早就醫確認。

詳全文


老人健康:
照顧家中失智長者有訣竅!適度鼓勵參與能延緩病情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好人出版】我深信,一個人心裡面如果真的有很深的愛,上帝就會給他很多正確的方式去愛他人。面對患有失智症的媽媽,我該怎麼照護,對她才是最好的?從醫師那裡我學習到,對於失智症患者不要過度的保護,在患者自己還能處理的狀況下,就盡量讓他們做,讓他們有參與感,不論是動手或動腦,都有助於延緩病情的原則。
考量媽媽的喜好與難易度後,我讓媽媽幫忙做些她熟習、簡單的家事。例如當外傭洗好的衣服曬乾後,我會請媽媽幫忙摺衣服;也會故意常買些地瓜葉、芥藍菜和蒜頭,讓媽媽幫忙挑揀、剝蒜頭。
效果真的很好,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只要有參與,媽媽的心情就好,不會覺得自己好像一點用處也沒有。而媽媽最喜歡的烹飪也是可以的,媽媽剛來台北的初期,還可以煮飯做菜,媽媽喜歡滷豬肉、滷豬腳、煮油飯,我們就常買這些食材讓媽媽做,做太多了吃不完沒有關係可以分送給親友吃,最重要的是──這些既可以動手、動腦,又能夠讓媽媽開心。
只要有心、用心,其實要讓失智長輩動一動又開心並不難。媽媽年輕時務農,種過很多農作物,尤其是西瓜,所以也很會挑選西瓜。因此只要是西瓜的產季,我們便帶她去逛大賣場,一看見裝滿西瓜的推車,媽媽就樂陶陶的沉浸在挑西瓜的世界裡。
此外,在媽媽自己還能走動的時候,我會要求外傭每天早上一次、下午一次,陪著她到菜市場、社區走走(即使到了後期需要坐輪椅時,也仍維持著這個習慣)與鄰居互動,大家跟媽媽都非常聊得來;媽媽喜歡小孩子,社區旁有幼稚園、小學,媽媽只是在一旁看著校園裡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就會很開心,這些不僅有助情緒穩定、維持運動量,又能保持與外界互動。

詳全文


老翁膀胱餘尿多 攝護腺肥大惹禍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2日電)六旬宋姓老翁用手按壓下腹部,滿臉不舒服地走進診間,埋怨整夜無法睡覺,半小時就起床尿尿一次,且只尿一點點,醫師檢出老翁膀胱餘尿400CC,病因是攝護腺肥大。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石欣衛指出,老翁一直很想尿尿,尿尿時不會痛,但只尿一點點,且覺得尿尿愈來愈困難;當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是病因時,老翁還不知道攝護腺是什麼。
石欣衛表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腺體,緊鄰膀胱及尿道外擴約肌,位於膀胱出口,涵蓋攝護腺尿道,相當於膀胱尿液出口的大門,主要功能是尿流控制、精液射出,及分泌攝護腺液體作為精液的重要成分,幫助精蟲活動。
一旦攝護腺變大或增生,可能造成攝護腺尿道的壓迫,讓大門變窄,形成排尿困難。所以排尿有問題,就需要評估攝護腺情況,一般年輕人攝護腺大小約20公克,超過30公克就是攝護腺肥大。
不過,攝護腺本來就可能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大,臨床上也較常發現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多發生在年紀大的患者身上。
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可服用藥物,手術動刀也是主要選擇,包括傳統尿道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經尿道內視鏡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等兩種,讓攝護腺尿道通暢,改善排尿。

詳全文


心理健康:
住院患者缺少親友支持 復原較慢
對於住院患者來說,親人、朋友探病、支持,可能是最好藥方。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住院患者若有親密情感支持網絡,無論感情支持來自親人,還是朋友,復原速度都會比較快。
患者缺乏親友支持 復原時間減慢
美國德州大學加爾維斯敦醫學分部研究團隊針對關節置換術、骨折與中風患者進行研究,因而得到上述發現。研究作者認為,住院患者不只需要物理、復健治療,也有精神、心靈層次方面的需求,因此醫院也要多注意患者這方面的需求,這樣才能加快患者復原速度。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物理醫學與復健醫學檔案〉期刊(The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德州大學加爾維斯敦醫學分部復健科博士生札克寇伊亞.雷維斯表示,如果一個人生病時沒有家人、朋友支持,往往需要花較多時間復原,且這些患者也需要花較多時間才能回到家中、社區過正常生活。研究作者認為,從所愛的人身上得到支持,或可讓身體復原加速,患者生活品質也會提升。
親友支持很重要 影響患者住院時間長短
在國外,患者受傷、接受下肢關節置換手術、骨折,或者中風後,在返家前,常需要去復健機構住一段時間,幫助身體恢復正常機能。研究作者以2012年間119439名醫療保險受益者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不只分析這些人待在復健機構時間長短,也分析這些人獲得多強社會支持,並比較其中差異。
研究作者比較後發現,與有較強家人、朋友支持者相比,一名患者若少有家人、朋友支持,待在復健機構時間就會拖長。研究共同作者凱瑟琳.庫柏.海表示,這項研究提供新資訊,讓人進一步了解到,患者社會支持強弱可能影響這人待在復健機構時間長短。
詳全文


生活健康:
午覺睡對了嗎?做對3要點,下午活力加倍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別小看午睡的作用,提升工作表現就靠它!午休時間小瞇一下,不僅有助舒緩使用過度的雙眼,更能有效為忙碌的上班族充電。不過,你真的睡對了嗎?日本名醫提醒,想要有效發揮午睡作用、成功提升下午的工作效率,做對3項午睡要點,十分重要!
午覺睡對了嗎?把握3要點,提神效果更加倍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適當的午睡能幫助放鬆、減少疲勞,並且改善煩躁的情緒與增加下午工作的集中力,減少發生錯誤的機率。不過,想要有效發揮午睡的好處,到底該怎麼睡才正確呢?
日本鐵人名醫裵英洙在其著作《疲勞不過夜》一書中提到,即使不睏,也建議上班族把握午間休息時間,適度進行15~30分鐘的午覺。尤其是,午睡時若能做好下列3大要點,更有助於讓午睡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正確午睡3要點】
要點1/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
長時間的午睡會使大腦進入熟睡模式,醒來之後,可能會面臨慢性持續的睡意。因此,事先決定好午睡時間,並將其控制於30分鐘內較恰當。如果擔心睡過頭,耽誤上班時間,不妨試著將手機鬧鐘調整為震動方式來通知時間。這樣就能睡的安穩,同時又不會對周遭的同事造成困擾。

詳全文


車廢氣吸多 男易打呼.女整天愛睏
住家緊鄰大馬路的民眾注意!挪威新研究發現,路上汽車呼嘯而過,不止噪音擾人清夢,廢氣也會影響人的健康,會造成男人睡覺時打呼、女人整天愛睏,尤其柴油車排廢氣對人體危害更大。
挪威卑爾根大學流行病學家喬韓森,研究住北歐城市的1萬2千名男女,發現25%男性,每周至少3晚鼾聲大作,以住大馬路邊,或臥室緊鄰高速公路,吸入較多廢氣的男性比例較高。女性有25%整天都想睡覺,同樣是住家緊臨馬路的女性,比較明顯。國內醫師也贊同此研究方向,表示空污環境,會干擾病人呼吸道系統進而影響睡眠。
詳全文


排卵日怎麼抓?3方法教您找出排卵好孕日
華人健康網圖文/中醫師葉濡端提供】要怎麼知道何時是排卵期?這是許多女性朋友有的疑惑,尤其在準備懷孕的朋友,刻意算了排卵期,卻總是無法順利受孕,參不透其中原因,可能排卵期抓錯時間了。因此這篇文章主要要教大家怎麼初步判斷自己的排卵期,剛開始在準備懷孕的朋友,可以先用這些方法簡單判斷。

方法一:觀察排卵分泌物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只要觀察就好。
在排卵期時受荷爾蒙的影響,女性陰道會分泌排卵分泌物,這種黏液狀分泌物的特徵為半透明、無臭、無味,就像蛋清一樣,如果用手指去沾取,可以發現呈現拉絲狀,不容易拉斷,非常容易辨認。不過門診也發現多數女性並沒有去留意過這種變化,在我說明後,恍然表示,對耶~好像有這回事!
察時機要訣
排卵分泌物一般在排卵日的前面兩三天就會開始分泌,在分泌物最大量時通常最接近排卵日。
月經週期是標準28天的女性:可在月經週期第10天時開始觀察(月經來的第一天是週期的第一天),排卵功能正常的約在週期的第12~16天可觀察到。
月經規則但週期較長的女性:例如35~40天才來一次月經,可在預計下次經期來臨的日期往前推14~16天時,開始密切注意有無出現排卵分泌物。
月經不規則的女性:週期有時短有時長,若是這種狀況,只能從經期乾淨後就開始多多觀察有無出現排卵分泌物。這類女性朋友,多數有排卵功能障礙,建議就醫找出原因,以免耽誤懷孕計畫。

詳全文


運動健康:
1動作就能瘦小腹,還能提高代謝讓內臟歸位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明明食量沒有改變,小腹卻越來越凸,腰間的贅肉隨著年齡增加也多了好幾層?平日裡沒有運動習慣,缺少燃脂的肌肉又加上基礎代謝逐漸降低,讓身體的曲線一點一點慢慢走樣,不僅影響美觀,久而久之肥胖也會提高慢性病的風險。透過一個躺著就能做的動作,可鍛鍊到腹斜肌,不僅能瘦腰,還可讓內臟歸位,提高基礎代謝促進燃脂!
鍛鍊腹斜肌可促進血液循環 提高代謝改善虛寒
日本美容專欄作家鈴木高子表示,要重拾腰線,不得不重視腹部側邊的「腹斜肌」,透過每天鍛鍊這裡,不僅能讓腰部線條變得好看、增加肌肉量,鍛鍊腹斜肌能讓內臟保持在正確的位置。
平時因為姿勢不良、運動不足,缺乏肌肉和脂肪囤積等原因,會讓內臟下垂,小腹凸出,鍛鍊腹斜肌既能打造好看的人魚線,讓內臟歸位,促進血流量增加,提高內臟機能與代謝率,還有助於改善寒性體質,幫助瘦身,對於全身健康都有影響。
《腹斜肌鍛鍊這樣做》

躺下時雙腳膝蓋彎曲,朝側邊倒下,朝向地面的那隻手放在腦後,身體上方的手腕,朝著倒下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展,一邊吐氣,一邊抬起身體,朝著手腕方向扭轉。來回30~50次,感覺到側腹的肌肉疲勞即可。反方向也重複動作。

詳全文


藥品健康:
藥物吃錯恐致命!5個NG行為你犯過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惠姍/台北報導】藥物吃對救命,吃錯恐致命!吃藥時你是否也曾有過些疑惑:忘記吃藥,必須要趕快補吃?把藥放在冰箱,可以保存更久?保健食品可以跟藥一起吃嗎?症狀消失了,就可以自行停藥?究竟藥物要怎麼吃,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讓藥師來解答。

迷思1/保健食品或藥瓶打開之後,棉花和乾燥劑要留著?
馬尚榮藥師表示,藥罐內的棉花,是為了要防止運送過程中,因碰撞造成藥物損壞所設計的,藥罐一旦打開,棉花就會吸附濕氣,若棉花長時間與藥品接觸,恐會造成藥物變質。
而藥罐中的「乾燥劑」,主要功能是吸除罐中的濕氣,當乾燥劑接觸到外在的空氣,吸收了大量濕氣後,除溼的功能就會減弱,如同棉花一樣,再將乾燥劑放入藥罐中,也可能會導致藥品變質。一般建議,藥品一旦開罐,罐中的棉花及乾燥劑就要丟棄,並將藥物儲存在通風、乾燥的地方。
迷思2/把藥放在冰箱,可以保存更久?
一般來說,冰箱內的濕度通常較高,藥品非常容易因為受潮而變質,因此將藥品放在冰箱中保存,不但不能延長保存期限,還可能會加速藥品敗壞。除了肛門塞劑、胰島素及眼藥水等可以放在冰箱儲存外,一般藥品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處即可,最好避免放在浴室、廚房等高溫潮濕的地方,以防變質。
迷思3/保健食品可以跟藥一起吃嗎?
大部分的保健食品與藥物一起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還是有例外狀況,例如鈣片最好不要跟牛奶同時服用,以免牛奶影響鈣片吸收;鈣片、胃藥最好也不要跟抗生素一起吃,以免降低抗生素效果。
此外,菠菜、空心菜等含鈣、維生素K等促凝血的食物,不可與抗凝血劑一起吃,以免影響抗凝血效用。還有,葡萄汁千萬不可以跟降血脂、高血壓用藥同時服用,葡萄汁會抑制體內代謝藥物,導致藥物殘留體內濃度過高,嚴重恐會致死,民眾要特別注意。
建議保健食品跟藥物最好間隔1個小時後再吃,才不會產生較生交互作用,若對藥物有任何疑問,務必要諮詢合格藥師。
迷思4/忘記吃藥,必須要趕快補吃?
若不小心錯過用藥時間,到底要不要馬上補吃呢?馬尚榮藥師指出,錯過用藥期間要不要補吃,要以正常服藥的間隔時間來計算,若是早晚各吃一次,中間間隔6小時,那麼在間隔時間一半的3小時內,就可以趕快補吃;若已經超過3小時,那麼就等到下次吃藥時間再吃。特別要注意,每次服藥都只能吃一包劑量,千萬不可以為錯過用藥就一次服用2包,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迷思5/症狀消失了,就可以自行停藥?
症狀消失了能不能自行停藥,要以罹患的疾病種類做區別,若只是感冒、經痛、頭痛等疾病,當症狀消失是可以自行停藥。不過若是屬於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糖,是不行因為症狀改善就停藥,需要醫師整體的評估才可以。
另外,像是要完整療程才能徹底清除細菌、病毒的感染性疾病,如尿道炎、中耳炎等,當症狀趨緩還是必須要持續服藥直到一個療程結束,以免症狀反覆發作,若對藥物有任何疑問,務必要詢問醫師或是藥師。

詳全文


疾病健康:
退化性關節炎要消炎止痛 吃這些可緩解
你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困擾嗎?很多銀髮族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而有關節痠痛的問題,想要緩解痠痛,其實也可以靠食物來緩解;營養師即建議,除了要多吃新鮮蔬果之外,還可多吃兩大類食物,其一為辛香料食材,其二為具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多吃新鮮食物+辛香料食材
台安醫院營養部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想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要多吃新鮮的食物,尤其是蔬果中含有很多植化素,以及維生素B群,這些都是可以抑制發炎的重要成分;還有辛香料食材例如蔥、薑、蒜以及洋蔥等,由於含有硫物化,且有抗氧化作用,可以緩解疼痛。
多吃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另外,就是可以多吃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也是可抑制體內發炎,而含有omega-3的食物以深海魚居多,尤其是小型魚如秋刀魚、鮭魚,比較沒有重金屬沈積的問題,或是堅果也含有omega-3脂肪酸,一天吃一湯匙即足夠,堅果也可抑制發炎。
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可適量食用
此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也對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有所幫助;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有豬皮、魚皮與雞爪等,但是在吃這些食物的同時,還會吃進脂肪,所以,除了要適量食用之外,還應該多吃些青菜。
熬夜、抽菸、喝酒、甜食、壓力都是成因
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還不少;劉怡里營養師進一步指出,除了老化之外,熬夜、抽菸、喝酒以及愛吃甜食和壓力,都是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所以,補充這些食物來改善時,也別忘了要注意避免這些因素。

詳全文


預防大腸癌上身 固定的刷牙習慣也幫上忙
【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固定的刷牙習慣,除了防止蛀牙,減少口中細菌,也可能為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Cell Host and Microbe》刊登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指出口腔中一種和牙周病有關的細菌,可能於牙齦出血時順著血流至腸道,並促成癌症的發生,或使現有癌症惡化。
具核酸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人類口腔中一種常見的細菌,過去的研究發現在健康的腸道中很少發現具核酸桿菌,但在腸癌組織卻可發現其蹤跡,也讓人好奇具核酸桿菌是如何來到腸道之中。
本篇研究以人類細胞及小鼠動物模式進行實驗,發現具核酸桿菌可透過牙齦出血時進入血流,來到腸道的腫瘤位置,並用自身的Fap2蛋白質和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細胞過度表現的Gal-GalNAc結合並且增生,最終加速大腸直腸癌的惡化。
研究刊登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第20卷第2期 第215-225頁。

詳全文

年節健康:
中秋烤肉配啤酒 一罐形同吞整碗白飯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中秋烤肉旺季,不少人吃肉愛配冰涼啤酒解膩,但營養師方晴誼今天提醒,啤酒就像是「液體麵包」,熱量高得嚇人,喝一瓶罐裝啤酒等同吞下整碗白飯。
萬芳醫院營養師方晴誼今天受訪時表示,日前有研究指出,若以小罐330cc啤酒計算,成年女性每天飲酒量不得超過1罐、男性不得超過2罐,否則恐增加健康風險。
方晴誼說,酒精進入體內後得透過肝臟解毒,本身就傷肝,另外因啤酒易利尿,容易增加腎臟負擔。
她也強調,啤酒形同「液體麵包」,1公克酒精就含有7卡熱量,以330cc、酒精濃度10%的罐裝啤酒為例,單是酒精的熱量就高達210卡,喝一罐幾乎等同吞下整碗白飯,若是加了糖、果汁調味,熱量更嚇人。
方晴誼說,一般人平均吃下7700卡熱量就會胖1公斤,中秋連假4天如果天天吃烤肉又喝酒,很容易就會胖上2、3公斤,建議吃肉一定要配蔬果,飲料方面可多選擇無糖綠茶、白開水較健康。(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1050911

詳全文

月餅好肥 5撇步遠離「月餅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民眾經常購買或贈送月餅表心意,但月餅所含的高油、高糖及高熱量,過量食用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過完一個節,可能會因此要減肥,常令民眾卻步,目前許多月餅使用如地瓜、香菇、台灣紅藜、鳳眼果、番茄等天然食材,利用食材本身的天然糖分增添美味,還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更符合低碳原則,健康又少負擔。
米粉代麵粉 地瓜助消化
另外,以臺灣蓬萊米製成米粉可以取代麵粉,地瓜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覆盆子除可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外,酸甜味更增添多層次口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希望鼓勵業者製作健康的烘焙食品,將健康飲食的概念帶入烘焙產業界,促使產業健康化,在中秋來臨前,提供民眾5個聰明吃月餅小撇步,讓中秋節月餅應景又不傷身:
1) 挑高纖 /
許多健康月餅使用堅果種子、土鳳梨、柚子、地瓜、南瓜等高纖食材入餅,並利用食材本身的甜味來減少糖的使用。
2) 挑低熱量 /
民眾選購時可以比較包裝上之食品標示,並盡量挑選熱量較低的月餅,另外,也可以選購份量較小的月餅,以避免一次吃下過多的熱量。
3) 減量與分享 /
可將月餅切分為小塊與親友共享,或分多次食用,也建議勿把月餅當正餐。
4) 搭配時令水果 /
搭配柚子、柿子、葡萄、火龍果等時令水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幫助腸胃道蠕動、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力,促進健康。
5) 搭配無糖茶水 /
吃月餅時,建議以無糖茶飲或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避免過多的熱量攝取,且避免攝取過多糖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詳全文